南京军民:同创“双拥模范”共当“文明典范”
文并图/钱德胜 缪志刚 练红宁
兵城南京连续九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近年来,军地合力、军民同心,紧紧围绕备战打仗主题主线,聚焦“三前”、巩固“三后”、着眼“三新”,促进双拥高质量发展, 同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共建“强富美高”新南京。
兵城最爱兵 军人受尊崇
来到南京, 全军现役官兵和离退休军人只要出示军人证件, 免费乘坐公共交通。2021年8月,武警驻宁某部干部、曾是原南京政治学院学员的刘大君, 在江苏双拥征文《<双拥报>里双拥情》中写道:“四年里,我和同学们走遍南京各区, 采访100多个街道和社区,处处感受各项拥军举措温暖着南京籍和驻宁战友的心。”
这里仅举几例:10月26日,建邺区双拥办邀请驻军官兵乘坐“双拥号”电车,车上的双拥故事,车站的双拥标语、双拥图片,让人耳目一新,现场讲解的区双拥办主任游海兵是一位军转干部。
9月6日,“南京慈善拥军2020年度医疗资助发放曁99公益活动”启动, 驻宁部队366名官兵及家庭享受医疗资助220多万元, 活动三天又获得9000多人次捐助20余万元。慈善拥军基金建立五年来, 已累计为驻宁困难官兵近3000人次发放资助金1300多万元,成为新时代南京双拥品牌之一。
入伍欢送,退伍欢迎,让军人有了特别的荣誉感。溧水是革命老区,也是著名战斗英雄韦昌进的家乡,大金山国防园作为溧水新兵的役前训练基地,,今年送走两批新兵。进入九月老兵退伍季, 南京各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守在车站迎接,“码”上登记“一站式”办理手续。南京军供站第一时间掌握各区退役老兵的行程安排与入住人数,提前预留房间,贴心引导入住,让他们半夜归来, 也能享受优质温馨的服务。
稳固军人后方 构筑全民国防
南京市安置军转干部总数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约占全省三分之一, 军转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比例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 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90多场, 提供就业岗位3.3万多个, 帮助近3000名退役军人成功签约上岗。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和 “老兵超市”, 24小时智能推送。组建退役军人创业导师团队和创业孵化基地,举办“戎创金陵”创业大赛,聚集退役军人创办企业35家。推进大学生退役士兵定向招聘事业编岗位, 2021年又有54人入列, 4年共有120多人找到心仪的工作。出台《关于深入做好驻宁部队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若干措施》,事业编随军家属安置计划从每年30个增加到45个。继续为军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
“媒体报喜”与“上门送喜”相结合,让立功军人成为家乡的“明星”。每一次收到立功喜报, 各区人武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敲锣打鼓上门送喜;每年春节前,通过当地媒体发布《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至今已经8年, 共1049人次上榜,其中获八一勋章1人,二等功臣43人。
9月18日是“全民国防教育日”,全市启动“迈向强国新征程·军民共筑强军梦”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周。9月30日是我国烈士纪念日,省、市再次组织新婚夫妇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献花,自2015年以来已有526对新人参加这一终生难忘的活动。
平时服务保障 战时拥军支前
根据新时代要求, 南京市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建立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构和支前工作队伍, 建立拥军企业目录, 组织开展南京市国防动员指挥演练, 支持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部队外训常常是机动到哪里驻扎在哪里,不少时候还住在老百姓的家里。驻宁某部临时安排到外地进行长途拉练, 人生地不熟, 市双拥办及时协调多座兄弟城市双拥办给予帮助和支持,各地特事特办,马上就办,为拉练部队解决了燃眉之急,部队向各市双拥办送上了“服务练兵备战,拥军支前模范”的锦旗。多家部队过境南京地区或来宁进行训练,南京警备区及相关区人武部、市及相关区双拥办主动靠上去, 提供住宿、医疗等保障服务。作为拥军支前单位的南京军供站总是快速反应, 24小时随叫随到, 将餐饮等及时送到各保障点, 满足过往部队的需求。江宁区有个被部队官兵称为“金牌老房东”的村民陈福云, 23年接待驻训官兵数千人次,让一批批官兵十分难忘。图片
全城学雷锋 军人站前列
在南京,无论是老兵、新兵,现役、退役,处处都有雷锋的范儿。南京有两座雷锋文化馆, 有一批雷锋的战友, 有无数在南京军营里成长出的新时代雷锋。
在南京,“军中好人”的故事, 一直在延续:2019年3月,陆军工程大学战士李大贺跳入冷水救起骑电动车冲进河里的母子俩悄然离开;同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退休护师王苏莉, 在拉萨飞往合肥的航班上用吸氧管两吸浓痰,救下气阻的孩童;2020年8月,赴安徽省含山县抗洪的“临汾旅”排长王祥,得知一条摆渡船侧翻,急驾冲锋舟赶去,将6名落水群众救起; 2020年9月,江苏省军区战士粱泽亮跳入月牙湖救起落水女大学生; 2020年10月4日,广东茂名霞洞镇老街上的一家店铺因电路老化突发火灾,“临汾旅”战士崔成轩奋勇扑救, 一声闪爆将崔成轩冲出数米远, 身上多处擦伤, 他返身继续扑火……崔成轩相继被评为茂名好人、广东好人,南京好人、江苏好人,荣立二等功;2021年1月, 东部战区空军某部下士陈佳敏回家乡休假, 在四川省汉源县九襄汽车站附近奋勇抢救遭遇车祸的群众; 10月3日,河南驻马店一家具厂起火, 正在休假的“临汾旅”士官李念念不顾危险,爬上围墙救火,赢得家乡赞誉……
原空军气象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学员传承的“雷锋常驻夫子庙”已经坚持30年;2021年9月5日,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学员七大队二十二队“爱心向黔进”团队坚持12年资助贵州毕节贫困小学生的行动,作为全军唯一单位获评本次“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 两校的爱心团队所在単位还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车站、机场是城市门户,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日复一日接待着特殊旅客。十多年除夕战斗在岗位上的退役女兵马晶被同事称为“轮椅姐”, 退役女兵张祖艳调回老家后又承担起当地高铁站“顺心”雷锋服务台的任务。
在南京,“南京好市民”年年出榜,已经19个年头,有2000多人受到表彰。最近10年的“感动南京”年度人物里,有21位是老兵。两届“南京军中好人”分享发布, 18位军人和退役老兵上榜, 享誉军营内外,火到官兵家乡。
如今, 雷锋精神已纳入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南京军民携手学雷锋,以军队走在文明前列和支持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行动, 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载《中国双拥》202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