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4次重走长征路
“新长征人”播撒长征精神“种子”
“2004年,我从上海出发,第一次走上‘长征路’。”近日,在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孝陵卫社区,南京老兵练红宁面对居民分享了自己的“长征”故事。17年来,练红宁4次重走长征路,被称为“新长征人”。如今,这位“新长征人”当起了红色文化传播者,多次进社区、进学校,分享自己“长征”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追寻党的足迹,赓续红色精神。
出生于江苏泰州的练红宁,今年55岁。19岁那年,练红宁从家乡参军入伍至原南京军区部队服役,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转业到南京工作。听着长征故事成长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曾3次重走长征路的老红军陈靖,深受长征精神感染,萌发了重走长征路的念头。
2004年,恰逢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练红宁孤身踏上了包括长征路在内的党的28年革命之路。40天时间里, 练红宁从中共一大召开地——上海出发,沿途经过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于都、遵义等地,随后向西进入云南、四川,越金沙、走泸定,翻雪山、过草地,向北进入会宁、吴起,再经延安、西柏坡,最后到达北京。
17年时间里,练红宁利用每年的休假时间,沿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陆续开启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重走长征路的征程,同时沿着长城、长江、边关等地进行寻访,总行程数万公里,足迹踏遍上百个市、县。
“每一次‘长征’之行,既有困难,也有感动。”练红宁回忆,有一次,他抵达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因大背包搬动中不慎闪了腰,整晚未能入眠。第二天咬牙爬上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时,他腰疼得都有了“打道回府”的想法。最后,练红宁还是凭着军人的执着,坚持到了茅台镇,买了一贴膏药方才止住疼痛,继续前行。
寻访途中了解到老红军故事,于练红宁而言,更是一次次“初心之旅”。有一次,他来到四川省苍溪县,从报纸上看到104岁老红军刘玉贵的事迹。经过多方打听,练红宁在山区碰到了老红军的后辈亲戚。后生骑着摩托车,带着他穿行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刘玉贵家中,听刘老讲述了嘉陵江战役的往事。
在江西省泰和县,练红宁拜访了曾担任红军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的女红军王泉媛;在江西省瑞金市,拜访了长征时担任周恩来警卫员的老红军顾玉平;在甘肃省景泰县,老红军刘汉润特地穿上红军服,握着练红宁的手给他讲小战友王秀莲的故事……十余年里,练红宁先后拜访了十多位耄耋甚至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和红军后代,记录珍贵的红色往事。遗憾的是,不少老人如今已经作古。
一路长征,一路追寻。“我是到长征路寻‘初心’的,这也成为我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练红宁说。在旅途中,他拍下了上万张照片,同时写下大量随记。以此为素材,他精心制作了以“追寻党的足迹,走好新的长征”为主题的PPT,多次赴社区、学校、部队分享传播。“重走长征路,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切身感受到党的红色历史。”练红宁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除了继续传播讲述长征故事外,练红宁还在酝酿下一次重走长征路的计划。“把长征故事挖掘得更多,把长征精神追寻得更广、更细。”练红宁说,他还将继续走黄河、走沿海,在祖国各地追寻党的红色足迹,品读党的历史、感悟初心使命,将红色之“光”传递给更多的人。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露洁 谷文俊(原载《南京日报》2021年7月13日)